这得先从正德皇帝的《禁猪令》说起 。(正德皇帝--明武宗--朱厚燳) 正德十四年(公元一五一九年)秋高气爽九月天,武宗微服出了紫禁城,南下淮扬游山玩水。车驾经过保定一村庄时,传来阵阵猪猡嚎叫声,几个壮汉正在缚扎一头肥猪,孩子们则在远处欢呼:「杀猪了,杀猪了!」 武宗见状,心中老大不悦,降旨一道,不许养猪以绝宰杀,《明书.武宗本纪》:「九月,上次保定,禁民间养猪,著为令。」 万乘之主言出开金口,立时官差四出,传告不许养猪圣谕,催逼农户赶猪出门放生,一时间家家户户人哭猪嚎!
明武宗为何要禁猪呢?明代学者沈德符的《万历野获编》中有答案:「养豕宰猪,固寻常事,但当爵本命,又姓字异音同,况食之随生疮疾,深为未便。」这是武宗传谕的一段话,意谓自己亥年出生属象是猪,以「猪」字与国姓「朱」同音,犯了「御讳」。至於他所说的第二个理由吃了猪肉会生疮疾,则是信口胡言了。 违禁者流放极边充军终身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,百姓不甘辛苦餵养的肥猪白白放生,偷偷突击宰杀,肉多了来不及吃就腌制成咸肉。《万历野获编》中亦有记录:「正德己卯,武宗南巡禁猪,则民间将所畜,无大小俱杀以腌藏。」 这当然瞒不过官吏眼睛,加大力度查禁的同时,据实上报。南下途中的武宗,不断接到百姓突击杀猪的奏告,大为气恼,一到扬州行在,再下严厉禁令:「除牛羊等不禁外,即将豕牲不许餵养,及易卖宰杀,如若故违,本犯并当房家小,发极边永远充军。」(见《万历野获编》) 按大明刑律,「极边充军」即充军地远在三千里之外!法峻而刑严,养猪杀猪竟然会招来终身流放边远充军的弥天大祸,谁还敢以身试法?村村户户由是猪仔绝迹! 另外正德十二年十月,鞑靼小王子带领五万骑兵骚扰大明边境,朱厚照终于等到了一个施展身手的机会。他迅速封自己为“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”,不顾满朝文武的一致反对,下令所有文官不得出关,然后自己领军御架亲征。双方大战五日,皇帝以伤亡600余人的代价,打死了16名鞑靼武士。虽然臣子们并不承认这一所谓的“大捷”,只将之视为耻辱,朱厚照倒养成了打仗玩的瘾。第二年秋天,他又跑到边关一带找仗打,结果是一个敌人也没找到。但这并不影响他加封自己为“镇国公,岁支禄米五千石”。回到北京以后,他再次加封自己为“太师,位居内阁大学士之首”。于是,朱厚照正式成为自己手下最具武功的王公和最具权威的文官。 也许就是在这几次边塞的巡游中,朱厚照又搜罗到了不少美貌的回族女子,来充实他的“豹房”。回民是不吃猪肉的,回民美女在皇帝耳边吹起“猪爹爹、狗奶奶”的枕边风。皇帝姓朱又出生在丁亥年,属猪的皇帝突然大发感慨:猪和朕关系这么密切,世人养猪杀猪吃猪,岂不是对朕的大不敬? 明武宗 正德皇帝 朱厚燳姓朱,又是猪年生,迷信道教的朱老大看人家杀猪总觉得和自己有关,特别是由此南巡,路上听见小孩叫喊“杀猪了,杀猪了”,误认为有人造.反要戳杀自己,吓得不轻……于是下令放生大猪小猪,同时禁止养猪杀猪。农户当年养的猪都只好偷偷杀了腌了起来。平时家中炒菜放点猪肉煸油,外人看不见,也没哪个说你在吃猪肉,但过年有客人,属于公众场合了下了,百姓自然不敢冒犯皇上的忌讳了,所以只好把这猪肉切碎剁茙,豆油皮卷成条状上蒸笼蒸熟,待客时切片重新汽热食之,曰“卷汽”,意为:先卷后汽,上桌前反扣盘中(合盘成型)。这样就可达到吃猪肉不见猪肉的效果,以免冒犯皇忌引来大祸。 当年很多地方都有此种做法,只是禁猪令在民怨载道下很快取消,变成皇帝所到之处杀猪之事必须回避。而在皇亲国戚居住的钟祥,因为有朱家的王爷,所以这事就得多多回避了,久而久之过年大喜待客以此菜待客成为一种风俗,钟祥城关叫“剁菜”。 有史料记载,嘉靖接到诏书后离开兴王府前,告别老师时,在老师家庆贺,老师家厨师把此菜做成龙形,寓意“真龙天子,蟠龙升天,蒸蒸日上”。由此可见盘龙菜是在名正德年间就诞生了,而不是嘉靖扮囚犯坐囚车时才发明的。 ————转载于钟祥论坛包心菜
|